十个论点概括中国医疗状况
来源:本站 | 时间:2018/8/18 10:04:50| 发布者: | 查看:
一、对中国绝大多数人来说,有质量有服务的医疗不存在,即使是在北上广深这样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地方来说,依然如此。当然,这个“绝大多数人”不包括个别领导,不包括像我这样在协和妇产科曾经工作过的医生,大部分人到医院看到笑脸的几率不太高。在有医疗质量的地方,医护人员面临太多的工作压力,无法有时间和心情给予患者微笑。同时,如果你随意进入一家社会举办的医疗机构却没有被过度医疗的话,你又该庆幸。
二、上一个问题的根源是什么?是医生不努力?是社会资本不想进医疗?是病人不想得到救治?这些问题病根究竟在哪儿?中国医疗现状根源是医疗资源的行政化垄断,90%床位、手术和高级医疗资源都由政府管控,医院诸多方面被政府行政管制,比如准入、规划、人员事业编制、评级、院领导认定,医保定价和支付等。
三、政府对医院的行政管控涉及多个政府部门,政策法规很难统计,效率很难提升。
四、在这种管控环境下,政府对医疗的投入长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对医疗投入占GDP的5%,世界平均水平是8%到12%,美国是18%。
五、医疗是非常复杂的行业,科技的进步没有根本减少医学的复杂性,我们还无法简单完成对疾病的诊治。所谓临床就是医生要走到患者身边,如果你只是希望患者生病的肝脏直接来到手术刀前而不是患者来到你的面前,你无法成为好医生,这也是移动医疗很大的痛点,即无法对患者完成整体治疗。
六、医疗至今是一个像“种树”的行业,如果过分强调赚快钱,很容易误入歧途。
七、因为医疗的复杂性和长周期性,我国的在医改只允许做增量,不寻找做存量,现在运营的医院不让碰,这种医疗改革必然非常艰难。
八、医疗不是一个纯粹的生意,涉及人性。美国80%的医疗费用花在80岁以上的患者,这个不合理,但是也没有改变它的答案。
九、医疗虽然不是纯粹的生意,但必须意识到,医疗同样也是万亿级,十万亿级的“生意”,认为中国医疗可以全部让政府管理,100%由国家调配资源的想法,是不现实。
十、医护人员也是人,有七情六欲,任何改革让医护人员到手的实际收入长期少于改革之前收入,此改革很难成功。市场供需矛盾形成的驱动力,一定会用它的办法,找到最后的答案。废除“以药养医”不难,难在废除之后用什么来“养医”,用什么保证医护人员有合理的升入,有像样的生活。
免责声明:编缉上述的内容,对文中的陈述,观点判断中立,不对所包含的内容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